
鑽石淨度肉眼看不見,有這麼重要嗎?
日期: 2015-11-23鑽石淨度,是指其無內含物和表面特徵的程度
天然的鑽石,是碳元素經過高溫高壓的試煉而形成的。而這一過程,也導致每顆鑽石具有內部特徵,我們稱之為“内含物”,在表面的則稱為“表面特徵”。
評鑑鑽石淨度的準則,當中包括了上述特徵的數量、大小、明顯性、本質、位置和其對鑽石整體外觀的影響程度。
儘管世上沒有絕對極優無瑕的天然鑽石,但一般而言,淨度越高的鑽石,價值越高。
GIA鑽石淨度標準,分為6個類型,11個等級。
• 無瑕級 (FL):
在10倍放大鏡下觀察,鑽石沒有任何內含物或表面特徵。
• 內無瑕級 (IF):
在10倍放大鏡下觀察,鑽石內部沒有任何內含物。
• 極輕微內含級 (VVS1 和 VVS2):
在10倍放大鏡下觀察,鑽石內部有極微細的內含物,即使是專業鑑定師也很難看到。
• 輕微內含級 (VS1 和 VS2):
在10倍放大鏡下觀察,鑽石的內含物清晰可見,但非常微小。
• 微內含級 (SI1 和 SI2):
在10倍放大鏡下觀察,鑽石有可見的內含物。
• 內含級 (I1, I2 和 I3):
鑽石的內含物在10倍放大鏡下非常明顯,並且影響了鑽石的透明度和亮度。
GIA的淨度評級系統是如何產生的? 如同成色評級系統,寶石鑑定行業之前所用的淨度評級系統也在市場上造成一定的混亂,
例如「鏡下無瑕疵」,「不潔」等,為了規範市場,GIA創立了清晰統一的淨度評級系統,在全球廣泛使用, 非常有利於珠寶的交易。
無論珠寶商說日語或法語,都能聽到像VVS1或是SI2這樣規範的專業用語。
什麼造成了鑽石的內含物? 鑽石的形成過程中,微小的晶體可能會包覆在內。有些情況下,微小晶體可能根據自身的原子結構,
發展成不規則的形狀,從而形成鑽石的內含物。 出自http://www.4cs.gia.edu/ZH-HK/diamond-clarity.htm
鑽石的內含物和表面特徵通常都非常微小,只有專業的鑽石鑑定師才能看到
肉眼看上去,一般消費者在沒有比較的情況下,VS1级鑽石和SI2级鑽石可能完全一樣, 但其品質和價值卻相差極大。
那這樣淨度肉眼看不見,到底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??
同一個等級裡的淨度,還是好壞的落差,所以為何樣多儷要為您挑選前20%較乾淨的鑽石
第一點: 影響鑽石亮度及火光
VS等級是最多消費者選擇的等級,但是已經會開始出現較為明顯的內含物
這部份樣多儷在進貨就會為您把關,嚴格挑選出同等級裡,前20%較乾淨,且桌面無暇的鑽石
越乾淨的鑽石,對於光線的折射、穿透度反應也較好,火光也較佳。尤其是最大的桌面TABLE,是整個鑽石最大的折射面
我們會建議挑選讓內含物分佈在鑽石底部,或是爪子可以遮蓋的範圍內,讓整體的鑽石透度更好!
例如鑽石如果存在著整片的雲狀物(CLOUD)於鑽石內,雖然肉眼看不見,但是光線會受到阻擋,
鑽石的亮度及火光就會受到影響,比較之下你就會覺得為何有些鑽石比較亮、可是有些鑽石似乎沒這麼亮
除了車工是最大的因素外,再來就是淨度內含物所帶來的影響了。
(下圖右為鑽石存在內含物雲狀物,導致無法透過鑽石反射到後面)
第二點:較易有碎裂的風險
鑽石的內含物,有非常多的形態,關於鑽石的內含物種類請看此篇,但有些比較嚴重的內含物,會容易造成鑽石碎裂或缺角的風險
例如裂痕、缺口等等,或是太密集的結晶體,這些內含物,雖然一般透過我們肉眼看不見,但配戴上的風險會增加
正常配戴下,難免會撞擊到,雖然鑽石的硬度達到十度,但是他過於嚴重的內含物,會使得此區域的密度變低
不小心就容易出現問題,所以常常聽到專家建議,買鑽石不要買一克拉整的原因,就是因為只要缺角少了一分
整顆一克拉的鑽石掉到99分時,鑽石國際報價跌了足足一半,所以相對的,在國際上買賣,這類型的鑽石
折扣%一定較來的多,因為風險大、保值性相對的較差,所以買進鑽石的價格也會比較便宜一些。
第三點: 保值性較差
同淨度等級的鑽石,還是有好壞的分別,因為鑽石屬於天然礦物,故GIA鑑定時是採範圍式的鑑定
所以每個鑑定師鑑定出來還是有些許的落差
例如下圖VS1等級,同樣為VS1等級,但是左圖與右圖的淨度就有些許差異
(註:一般一克拉以上的GIA證書,才會有淨度分佈的圖示輔助,30.50分只有文字備註)
為何保值性會較差呢? 因為每一張GIA的證書,都會有鑑定的日期
故您以後如果有需要買賣、更換等等,證書都有一定的年紀了
且因為配戴過的關系,都需要在重新送GIA鑑定並取得當年度的鑽石證書
但如果為圖右1119682862的鑽石,在重新鑑定時,能否維持在原等級會產生風險
如果認證回來,沒有維持在原等級,一克拉的鑽石
差一個淨度,國際報價至少羞個2~3萬
因為有這層風險存在,所以如果進貨時,完全不挑選鑽石的話,折扣相對也會差3~5%
除了保值性外,上圖右與圖左的鑽石,鑽石亮度也一定有所落差的。